發布時間:2017-04-21 08:20:15作者:admin瀏覽量:704
制香粉:一個半世紀的香粉傳奇與十五到傳統工序
吳山腳下河坊街區白墻黑瓦下的朱紅色牌匾映著初升的太陽,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漸起。每個尋常日子四拐角西北側那家名為“孔鳳春”的香粉店,總有數不清的買客慕名而來。
百年前此景在河坊街毫不稀奇。“胭脂彩奪孫源茂,宮粉首推孔鳳春。北地南朝好顏色蛾眉淡埽更何人”,這首《武林肆市吟》,說的正是“孔鳳春”鵝蛋粉的盛行之景。
1862年蕭山人孔傳鴻連同兩位兄弟,靠做香粉的好手藝,讓“孔鳳春”三個字揚名全國。那時候一盒“孔鳳春”鵝蛋粉是佳人梳妝臺上必不可少的妝品。直到如今它依舊備受愛美女性青睞。
其實成就“孔鳳春”鵝蛋粉一個半世紀傳奇的,源于最初的十五道傳統制作工序。與現代機械化生產的高效、精準相比,傳統的手工制作顯然失去了競爭力。但傳統工藝背后的文化價值,提醒著我們不斷思考:傳統該如何繼承,如何發揚。
本文地址:/htm/86.html
上一篇:制香粉_美”航母烏龍”事件
下一篇:造紙粉:木粉如何變身營養土?